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早搏的类型:早搏分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发源于心房,室性早搏发源于心室。两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2.病因多样:早搏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精神紧张、疲劳、过量饮酒或咖啡因摄入、吸烟、电解质失衡、某些药物的影响以及基础心脏病等。
3.发病率与年龄相关:早搏在健康人群中也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可能增加。有数据显示,成年人中约有40%的人曾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出现过早搏。
4.自限性:部分早搏是自限性的,即可以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治疗。这通常与功能性早搏有关,并与生活方式调整有关。
5.持续性与病理性:对于一些与基础心脏病相关的早搏,如冠心病、心肌病导致的早搏,可能会持续存在并需要医学干预。
6.治疗和管理:若早搏频繁且伴随症状,或合并基础心脏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早搏并不总是需要担忧,许多人即使偶尔出现早搏,也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早搏频繁且伴随明显不适症状,建议进行医疗评估以排除潜在的心脏问题和制定合适的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