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进一步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CT、MRI或超声,用于判断肿瘤的大小、形态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其他部位病变。
肠镜检查:通过肠镜直接观察肿瘤,并获取组织进行活检,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
病理检查:对活检组织进行分析,确认是否存在癌细胞及其分期信息。
2.治疗方式的选择
良性病变:如果病理结果提示为息肉或其他良性病变,通常可以通过肠镜下切除或微创手术彻底去除。如果体积较大,可能需要行腹腔镜辅助切除。
恶性病变:如果明确为恶性肿瘤,应根据病理分期和患者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根治性手术切除和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
手术方式:肠段切除术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最常用的方法。
辅助治疗:对于淋巴结受累或局部晚期的患者,有必要根据分期进行术后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3.评估其他系统功能
在治疗前需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及相关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也非常重要。
4.定期随访与监测
手术或切除后,需通过定期复查(如肠镜、影像学)了解有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持续3-5年。
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肿瘤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在确诊性质之前避免拖延,通过科学手段干预能有效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