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定义和位置:
腹膜炎:指的是腹膜,即覆盖在腹腔器官上的一层薄膜的炎症。该膜有助于保护和支持腹腔内的器官。
脂膜炎:主要影响皮下或内脏脂肪组织,是一种脂肪坏死性疾病。
2.病因:
腹膜炎:通常由于细菌感染、化学物质刺激(如胆汁、胃酸)导致。常见原因包括急性阑尾炎穿孔、胃肠道穿孔、盆腔炎等。
脂膜炎:多由脂肪组织损伤、血液供应不足、某些系统性疾病(如胰腺炎、某些结缔组织病)引起。
3.临床表现:
腹膜炎:表现为剧烈的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脂膜炎: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结节或硬块。全身症状可能较轻,但伴随的基础疾病可加重病情。
4.诊断方法:
腹膜炎:依赖体格检查(如触诊腹肌紧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
脂膜炎:通过患处的影像学检查及活检来确定,有时还需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排除相关系统性疾病。
5.治疗方式:
腹膜炎:需要立即处理,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干预以修复穿孔或移除感染源。
脂膜炎: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如改善血供、使用抗炎药物,以及处理可能的基础疾病。
虽然腹膜炎和脂膜炎都是炎症性疾病,但它们的位置、引发原因、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存在显著差异。正确识别和及时治疗这些疾病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