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优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在于其细胞内存在t(15;17)染色体易位。这一遗传改变导致了PML-RARA融合基因的产生,为此类白血病提供了具体的分子标志。
2.传统治疗包括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蒽环类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临床数据显示,此类治疗方案能够达到90%以上的完全缓解率。
3.随着三氧化二砷的引入,对于低中危患者,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的联合治疗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此方法使得长期生存率进一步提高。
4.在使用这些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有效联合方案后,大多数患者能够实现长期无病生存。在大部分病例中,无需依赖骨髓移植这一侵入性治疗手段。
尽管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较高的治愈可能性,但其仍然是一种严重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专业治疗。初诊时由于凝血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出血风险较高,因此及时识别和开始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