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病理观念:中医对精神疾病的理解基于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等理论。通过调节身体内部平衡,可能缓解一些症状。
2.治疗方法:
针灸:研究表明,针灸在缓解抑郁、焦虑等症状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一项涉及500名患者的研究发现,约60%的患者报告症状显著改善。
草药:中药如柴胡、茯苓、当归等被用于治疗情绪障碍。研究显示,某些中药方剂能够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从而达到镇静作用。
推拿和拔罐:这些手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3.临床研究:
一项涉及1000名患有焦虑症的患者的研究发现,中医治疗组的症状改善率为70%,而西药治疗组为65%。
另一项研究对比了抑郁症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中医综合疗法(包括针灸和中药)在6个月内的复发率低于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的组别。
4.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方法可能对那些对西医疗效不佳或无法耐受副作用的患者提供一种替代选择。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可以作为辅助疗法,与现代医学互补。中医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同时,中医并不能完全替代现代医学,在严重精神疾病情况下,仍需依赖西医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