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视神经炎:
定义:视神经炎是指视神经的炎症,通常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或感染引起。
病因:常见原因包括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视神经脊髓炎)及病毒感染等。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突发性的视力下降,伴随眼球运动时的疼痛感。有时候会出现视野缺损,色觉障碍也是常见症状之一。
诊断:可以通过视神经电生理检查、磁共振成像等手段确诊。
治疗:一般包括使用类固醇药物减轻炎症,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视力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复。
2.视神经萎缩:
定义:视神经萎缩是指视神经纤维的退行性变,导致视神经功能逐渐丧失。
病因:可能由长期视神经炎、青光眼、脑肿瘤压迫、外伤、中风等引起。
临床表现:视力逐渐下降,视野变窄,色觉明显受损,但通常不伴随疼痛。视力下降过程较为缓慢且不可逆转。
诊断:通过眼底检查、视野检查、视神经电生理检测等手段进行评估。
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逆转视神经萎缩,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控制,避免进一步恶化。例如,青光眼引起的视神经萎缩需控制眼压以防止视力继续下降。
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有显著差异。视神经炎是炎症性疾病,症状急骤,治疗及时可恢复;视神经萎缩则是不可逆的退行性病变,需重视早期预防和病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