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影像学随访:根据最新的肺结节管理指南,对于小于6毫米的结节,通常建议在6-12个月内重新进行CT扫描,以便观察是否有任何变化。如果结节在两年内没有明显变化,可以考虑减少随访频率。
2.风险因素评估: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吸烟史、职业暴露历史及家族肿瘤史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恶性结节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3.症状监控:虽然大多数6毫米以下的结节不会引起症状,但需要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持续咳嗽、胸痛或其他异常症状,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尽快就医。
4.生物标志物检测: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血液或痰液检测特定的生物标志物,以辅助诊断结节的性质。这些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有限。
5.专科会诊:若多发结节存在高风险因素或随访中发现结节增大,应及时转诊至呼吸科或胸外科专家,进一步评估可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如PET-CT或活检。
保持定期检查和与医生沟通非常重要。早期发现和正确判断结节性质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不可忽视每一阶段的随访和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