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蚊虫在吸血过程中,会注入一种含有抗凝血剂的唾液,这种唾液中的蛋白质会触发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根据研究,多数人对蚊虫唾液中的蛋白质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2.叮咬后,身体释放出组胺,这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化学物质,它会引起血管扩张和皮肤的瘙痒感。组胺释放后,叮咬处的毛细血管会扩张,同时液体渗出到周围组织中,引起红肿和瘙痒。
3.瘙痒是身体自我保护机制的一部分,通过搔抓可以暂时缓解不适,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的风险。据统计,约有10%-30%的蚊虫叮咬会因为搔抓而引发次生感染,如细菌性皮炎。
减少蚊虫叮咬的方法包括使用驱蚊产品、穿着长袖长裤、安装纱窗等。另外,在发现被叮咬后,应尽量避免搔抓,可以使用冷敷、外用抗组胺药膏或口服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