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X线平片:
溶骨性病变:骨质破坏,骨密度降低,出现虫蚀样、斑点状或网状的透光区。
成骨性病变:骨质增加,骨密度升高,呈现为致密的斑片状、结节状或不规则的骨硬化。
混合性病变:溶骨性与成骨性病灶同时存在,骨质破坏和新生骨共存。
2.CT扫描: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范围,定位更准确。
能够鉴别溶骨性和成骨性病变,观察软组织肿瘤浸润。
3.MRI:
高敏感性,能够早期发现骨髓内的肿瘤浸润。
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对骨髓水肿和肿瘤浸润具有高特异性。
4.核医学显像:
骨扫描:使用放射性药物(如99mTc-MDP),显示骨代谢活跃区域,可早期发现广泛骨转移。
PET-CT: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能显示代谢活跃的转移灶,提高诊断准确性。
5.超声检查:
适用于表浅骨骼和软组织浸润的评估,显示肿块的回声特征及其血供情况。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评估骨转移癌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