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颈动脉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脂质、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在动脉壁上积聚形成的。
斑块可能引起血管狭窄,限制血流供应,进而导致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引发急性血栓形成,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超声检查可以评估斑块的形态和大小,帮助预测卒中风险。
2.颈动脉钙化:
钙化是长时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常见现象,表现为动脉壁内沉积钙质。
钙化本身提示长期动脉硬化,但通常较为稳定,不易破裂。
高度钙化可使动脉僵硬,影响血压调节,并可能与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相关。
钙化程度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可以量化评估。
虽然斑块和钙化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但它们的临床意义不同。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更易引起急性事件如脑卒中,而钙化则更多反映长期风险和动脉硬化的慢性变化。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是制定合适治疗方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