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年轻人:年轻人由于学业压力、工作压力以及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常常容易出现假性失眠的症状。特别是在18至35岁之间的个体中,这种情况较为常见。
2.高压力职业者:从事高压力工作的人员,如医生、律师、金融从业者等,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和焦虑,往往会在入睡后感觉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容易误以为自己患有失眠症。
3.心理敏感者:具有较高心理敏感度的人群,尤其是易焦虑、抑郁或情绪波动较大的人,常会过度关注自己的睡眠质量,从而产生假性失眠的症状。
4.老年人:老年人的睡眠结构发生变化,夜间觉醒次数增多,但往往对睡眠的需求减少,可能会误以为自己出现失眠问题。
5.学生:学生由于课业繁重,特别是在考试期间,常会因为担心成绩压力而认为自己难以入睡,即便实际睡眠时间足够,也容易感觉睡眠不足。
6.夜班工作者:长期倒班或夜班工作的人群,其生物钟紊乱,尽管可以在白天补觉,但仍会感到休息不够,从而导致假性失眠的产生。
假性失眠不同于真正的失眠,它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的问题,而非实际的睡眠障碍。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放松心态以及正确评估自己的睡眠状况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