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测量身高:定期测量身高可以帮助发现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身高变矮,成年人每年身高减少超过2厘米可能提示骨质疏松。
2.观察驼背发展:注意是否出现逐渐加重的驼背,这可能是脊柱骨折导致的结果。
3.评估疼痛:长期存在的背部或腰部疼痛,特别是在未受重大外伤的情况下发生,应警惕骨质疏松引发的可能。
4.家族史:询问直系亲属中是否有骨质疏松或髋部骨折史,遗传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5.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风险。
6.饮食习惯: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者容易患骨质疏松,可回顾日常饮食了解营养摄入情况。
7.体重变化:体重过轻(BMI<18.5)时骨量可能较低,需注意此类体重变化。
8.荷尔蒙水平: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男性睾酮水平降低,均易导致骨质疏松,应跟踪相关身体变化。
9.药物使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者需警惕其对骨密度的影响。
尽管以上方法可帮助识别早期症状及风险因素,但确诊骨质疏松需要经过专业的骨密度测试。若怀疑患有此病,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预防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