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在急性期,减少活动能够减轻受压神经的炎症和水肿,帮助缓解症状。通常建议平卧硬板床,可持续1-2周,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疼痛,同时结合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族促进神经修复。如果存在明显的神经损伤,可以考虑短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
物理治疗:包括牵引、热敷、电疗等方法,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有助于减轻症状。
康复训练:在专业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锻炼和功能性训练,帮助恢复神经功能和肌力,例如仰卧抬腿运动或桥式支撑。
2.微创介入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选择微创治疗手段,如臭氧消融、射频消融等。这些技术通过减少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神经的压迫来缓解症状。
3.手术治疗
当病情严重且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手术干预:
脚掌无力持续加重,提示脊神经损害明显。
出现马尾综合征表现,如大小便功能障碍、会阴部麻木等。
保守治疗超过6周未见明显改善且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椎间盘摘除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腰椎融合术等。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以最大化疗效。
4.心理调适
长期疼痛和功能受限可能导致焦虑或抑郁情绪。适当心理辅导、规律作息和积极参与治疗,对疾病恢复具有辅助作用。
出现症状早期及时就医评估,通过影像检查明确诊断,遵循医生建议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