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早期阶段(受伤后1-2周):骨折部位会出现局部炎症反应,血肿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软骨样骨痂开始出现。这是骨折修复的初始阶段。
2.中期阶段(受伤后3-6周):软骨样骨痂逐渐钙化并转变为硬骨痂,骨折两端逐渐稳定。此时的骨痂尚未完全成熟,但可以观察到骨折愈合的明显迹象。
3.晚期阶段(受伤后6-12周):硬骨痂不断重塑,骨折区域承受的机械负荷增加,逐渐恢复原有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骨折愈合的速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骨折部位、严重程度、血液供应状况以及患者的健康状态。例如,老年人或存在糖尿病、骨质疏松等问题的患者,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可能会延迟。
早期积极固定骨折部位、避免过度活动以及合理补充营养(尤其是钙、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骨痂形成,应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管理,以防止误用或长期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