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明确病因:
1.肝细胞损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细胞死亡,从而引发胆红素代谢障碍。
2.胆道梗阻:胆管狭窄或结石等问题可能影响胆红素排出。
3.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被破坏会增加非结合胆红素。
治疗方案:
1.抗病毒治疗: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应考虑抗病毒药物以减少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2.保肝护肝药物:使用水飞蓟素、熊脱氧胆酸等药物,改善肝功能和促进胆汁分泌。
3.胆道梗阻解除:一旦确诊,应积极通过手术或内镜方法解除梗阻。
4.纠正溶血:如存在溶血,需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定期监测:
1.定期复查肝功能,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2.监测病毒载量,确定抗病毒治疗效果。
3.影像学检查,如B超或MRI,以了解肝脏和胆道的结构变化。
对于乙肝患者,需动态观察胆红素的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策略。定期复查是确保病情控制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