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诊断:
新生儿黄疸:多见于新生儿,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若为病理性黄疸,需要排查溶血、感染、代谢异常等问题。
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损伤或脂肪肝等,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胆道梗阻: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炎或肿瘤压迫,可引起直接胆红素升高。
血液系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会导致间接胆红素升高。
遗传代谢病:如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
2.检查手段:
血液检查:包括总胆红素、直接和间接胆红素、肝功能、凝血功能等。
感染筛查:例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磁共振,评估肝胆系统结构是否有梗阻或占位。
其他特异性检查:如基因检测或自身免疫性指标,进一步明确诊断。
3.治疗措施:
病因治疗:若由感染引起,需及时使用抗感染药物;若存在胆道梗阻,可能需要内镜下取石或外科手术干预。
支持治疗:包括护肝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营养支持等,以改善全身状态。
特殊治疗:对于重症病例,如急性肝功能衰竭或严重溶血,可能需要血浆置换、透析或输血治疗。
4.病情监测:
恶化标志:持续黄疸伴有腹胀、意识障碍、尿色深黄或便色发白,提示病情进展,需立即处理。
治疗反应: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及相关指标,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继续就医时,应详细提供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和目前用药情况,协助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并优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