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药物治疗
(1)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减少胃酸分泌,促进糜烂愈合。例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药物常用于此类情况。
(2)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铋剂,这类药物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帮助修复受损组织。
(3)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如果胃镜检查或呼气试验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行抗生素联合疗法,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与质子泵抑制剂的“三联”或“四联”疗法,一般疗程为10-14天。
(4)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可改善胃排空延迟,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2.饮食调整
(1)避免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辛辣、高盐、油炸食品容易加重胃黏膜损伤,应限制食用。
(2)规律饮食:按时进餐,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及过度饥饿对胃部造成刺激。
(3)戒烟戒酒:烟草和酒精会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建议严格避免。
3.生活方式调整
(1)减轻压力:长期精神紧张可能是胃炎的重要诱因之一,可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
(2)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3)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会增加胃黏膜负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4.定期复查
慢性胃炎具有一定癌变风险,特别是伴随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胃黏膜病理显著异常时,应每6-12个月复查胃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中需坚持规范用药,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并根据胃镜复查结果判断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