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因素
(1)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大量研究表明,成人每日应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如果长期缺乏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肠道蠕动减弱,容易导致粪便硬化。
(2)水分摄入不足:人体每天需要摄入约1500-2000毫升水,尤其是在气候干燥或运动量较大时,如果饮水量不足,会加剧粪便干结。
2.生活方式问题
(1)久坐少动:缺乏规律的身体活动使肠道蠕动速度降低,延长粪便在大肠中的停留时间。
(2)排便习惯不良:经常性抑制便意会使粪便长时间停留在直肠,被反复吸收水分后变得干硬。
3.肠道功能异常
(1)慢性便秘:便秘定义为每周排便次数少于三次,并伴有排便困难或粪便干结。研究显示,便秘在人群中发病率达14%,多与肠道动力不足有关。
(2)肠道对液体吸收过多:一些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可能造成内容物通过肠道速度异常缓慢,导致水分过度吸收。
4.其他疾病相关因素
(1)药物副作用:抗抑郁药、钙通道拮抗剂及某些镇痛药可能减缓肠蠕动并引发便秘。
(2)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糖尿病等可能导致肠道功能改变,加重粪便干结。
(3)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这类疾病可能影响肠道神经调节,引发排便困难。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同时养成规律运动和及时排便的习惯,有助于改善。这些方法无效时,可考虑使用轻泻药,但需遵循专业指导,避免长期依赖。如伴随腹痛、出血或体重下降,应尽早明确病因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