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急性期处理:在受伤后24至72小时内,采用RICE原则进行处理,包括休息、冰敷、加压和抬高患肢。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以有效减少疼痛和肿胀。避免进行任何可能让受损肌肉继续承受压力的活动。
2.用药管理: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或双氯芬酸,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果疼痛严重或有持续性发热,应尽快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3.康复锻炼:待疼痛和肿胀基本消退后(通常1至2周),可以开始轻微的拉伸和强化训练。例如,进行温和的臀部和大腿内收肌拉伸动作,但必须循序渐进,避免牵拉过度。
4.物理治疗:接受专业的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修复过程,同时通过特定的康复训练增强相关肌群的力量与稳定性,降低复发风险。
5.运动恢复:完全无痛感且力量恢复正常后,逐步开始恢复日常活动。建议在复健师或医生指导下制定逐步加大的运动计划,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
6.预防复发:加强核心肌肉、髋关节和大腿内侧的力量训练,并在运动前充分热身,能有效减少再次拉伤的概率。若为职业运动员,还需专注于纠正姿势和提升运动技能。
二次拉伤意味着组织愈合的完整性已受到破坏,应高度重视,充分遵循康复流程。若恢复过程中出现异常症状如持续疼痛、行走困难或局部皮肤颜色改变,应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