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和肠息肉有何差异

2025-03-2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结肠炎和肠息肉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前者是一种炎症性病变,后者则属于一种组织增生性病变。二者在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

1.病因

结肠炎:通常由感染、自身免疫异常、不良饮食或药物等因素引起。如溃疡性结肠炎多与免疫系统紊乱有关,而感染性结肠炎则可能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导致。

肠息肉:主要因为结肠黏膜非正常增生所致,与遗传、多年不良饮食习惯或慢性刺激有关。部分腺瘤性息肉有潜在癌变风险。

2.临床表现

结肠炎: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发热及贫血。

肠息肉: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仅在息肉较大或合并出血时会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或隐匿性贫血。

3.检查方式

结肠炎:可通过粪便检查发现炎性标志物升高,结肠镜下观察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还可结合病理活检进一步确诊。影像学检查如CT也有辅助诊断作用。

肠息肉:主要依靠结肠镜发现,镜下表现为突起的结节状或伞状病变,可通过活检明确其性质。部分患者可能借助CT结肠成像筛查。

4.治疗方法

结肠炎:以抗炎、抗感染或免疫调节治疗为主,具体方案取决于病因。溃疡性结肠炎需长期使用氨基水杨酸类或糖皮质激素,有时需要手术干预。感染性结肠炎多采用抗菌药物。

肠息肉:通常需通过内镜切除,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以降低癌变风险。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特殊情况,可能需要更广泛的手术治疗。

5.预后及随访

结肠炎:部分类型如感染性结肠炎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但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可能反复发作,需定期随访。

肠息肉:单纯性良性息肉切除后通常无需特别治疗,但腺瘤性息肉患者建议每3-5年进行结肠镜复查,以监测复发或新息肉的形成。

结肠炎和肠息肉既无直接联系,也有截然不同的处理原则。正确区分两者并早期干预,对防止疾病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