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便是怎么回事

2025-01-0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黏液便常常是消化系统出现某种问题的信号,可能与炎症、感染或其他消化道疾病有关。当肠道分泌过多的黏液时,粪便中就会出现可见的黏液。

1.正常情况下,肠壁有少量黏液分泌,以帮助润滑和保护肠道。当肠道受到刺激或发炎时,黏液的分泌量可能会增加。

2.常见的导致黏液便的原因包括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和细菌感染(如痢疾)。这些情况通常伴随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3.在一些感染性疾病中,例如由寄生虫或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感染,通常也会导致黏液便,同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发热、呕吐和严重的腹痛。

4.食物不耐受或过敏也可能引发肠道出现类似反应,导致黏液增多,常见的包括乳糖不耐受和麸质敏感症。

5.直肠或结肠息肉也可能引起黏液便。这些异常生长可能会刺激肠壁,导致黏液分泌增加。

观察到黏液便时,应注意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并及时进行医学评估以排除潜在严重疾病。识别并治疗潜在原因是改善症状的关键。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