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海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营养科
1.乳糖不耐受:全球范围内,约65%的人口在成年期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乳糖不耐受症状。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分解乳糖的酶(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导致饮用牛奶后引发腹胀、腹泻等胃肠不适。
2.过敏反应:牛奶蛋白质过敏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成人也可能受到影响。据统计,大约2-3%的儿童和0.5-1%的成年人会对牛奶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引起荨麻疹、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症状。
3.饱和脂肪摄入:全脂牛奶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每100毫升全脂牛奶大约含有3.25克的脂肪,其中约2.2克是饱和脂肪。长期摄入高饱和脂肪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
4.钙质流失与骨折风险:一些研究指出,高蛋白摄入可能导致体内钙质流失,进而影响骨骼健康。此观点并没有得到广泛共识,仍需更多研究加以证实。但对于需要控制蛋白质摄入的特定人群,如某些肾病患者,需要警惕这一点。
5.激素残留:部分研究表明,工业化养殖过程中使用的生长激素可能通过牛奶进入人体,潜在地干扰人体内分泌平衡。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市售牛奶中的激素残留量达到有害水平。
以上信息表明,长期饮用牛奶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特别是对于乳糖不耐受者、过敏人群和需要限制饱和脂肪摄入的人群。在选择食物时,建议根据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整,并咨询专业营养师或医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