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疼痛管理:针灸在治疗慢性疼痛,如偏头痛、关节炎、腰痛和颈椎病等方面非常有效。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降低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神经系统疾病:针灸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抑郁和神经痛等症状。据统计,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中约70%的人症状有所改善。
3.消化系统问题:针灸对缓解恶心、呕吐和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有一定帮助。临床数据显示,针灸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改善率达到60%以上。
4.妇科疾病:针灸在调节月经不调、缓解经期疼痛和改善更年期综合症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女性患者报告症状减轻。
5.运动损伤:针灸可以促进软组织愈合,加速恢复过程,缩短康复时间。研究指出,在运动损伤的治疗中,针灸提高了康复效率。
针灸疗效因人而异,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及时评估疗效是确保最佳结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