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采集样本:被检测者需提供中段尿液样本,这意味着在开始排尿几秒钟后再收集尿液。这有助于减少外部污染,保证结果准确。
2.培养过程:
样本接种:尿液样本会被放置在培养基上,这些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培养时间:通常培养24至48小时,有些细菌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生长出来。
温度控制:大多数细菌在37℃左右的温度下生长最佳,因此培养环境一般设定在这个温度。
3.检测结果:
阳性结果:如果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细菌生长,则表明存在感染。实验室将进一步鉴定这些细菌的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有效的抗生素。
阴性结果:如果没有细菌生长,则表示没有感染或细菌数量很少,未能在培养条件下生长出来。
4.临床意义:
尿路感染(UTI):常见的症状包括频繁排尿、排尿时疼痛和下腹部不适。尿液细菌培养是诊断和治疗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
慢性肾病监控:尿液细菌培养也可用于监控慢性肾病患者,帮助预防进一步的肾脏损伤。
尿液细菌培养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通过精确识别病原体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管理和治疗尿路感染及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