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视觉原理:人的眼睛中含有两种重要的光感受器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负责明亮光线下的色觉,视杆细胞则在昏暗环境下发挥作用。夜盲症通常与视杆细胞功能不足或缺乏有关。
2.病因:
遗传性因素:一些遗传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会导致夜盲症。
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A不足会影响视紫红质的生成,而视紫红质是视杆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疾病:某些代谢性疾病、慢性肝病等也可能引发夜盲症。
3.临床表现:患者在黄昏、夜晚或进入黑暗环境后,视力显著下降。可能会出现眼睛干涩、畏光等症状。
4.诊断:通过视力检查、眼底镜检查和电生理检测等手段,可以明确夜盲症的存在及其原因。
5.治疗:
营养补充:若因维生素A缺乏引起,适当补充维生素A能有效改善症状。
控制原发病:对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夜盲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遗传性夜盲症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采取措施减轻症状。
夜盲症虽然不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疾病,但会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等。同时,对于家族中有遗传性夜盲症病史的人群,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