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1.病原体: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其中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占引起普通感冒病例的40%。其他常见的病毒包括冠状病毒、腺病毒等。
2.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感冒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病毒的微小飞沫释放到空气中,这些飞沫被他人吸入后便可能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感冒患者的手在接触口鼻后,病毒会留在手上,再通过接触公共物品如门把手、电话等传播。当他人触摸这些物品并再触碰口鼻时,病毒可以进入体内。
空气传播:某些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悬浮,并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存留,从而增加传播风险。
3.病毒特性:感冒病毒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较高的生存能力。研究显示,感冒病毒在光滑表面如塑料或金属上能存活数小时甚至数天,这使得间接接触传播成为可能。
4.潜伏期与症状显现:感冒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3天,在此期间,虽然症状尚未明显,但病毒已经可以通过上述途径进行传播。症状最严重的前几天也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5.免疫系统反应:不同个体的免疫系统对感冒病毒的反应差异很大。一些人在感染后迅速出现症状,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成为无症状携带者,继续传播病毒而不自知。
为了降低感冒传播风险,应注意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同时,若有感冒症状,应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