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盆底肌肉松弛: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经过分娩等过程,女性的盆底肌肉可能会变得松弛。盆底肌肉的松弛会导致尿道无法有效关闭,从而引发尿失禁。
研究表明,约有50%的女性在分娩后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盆底肌肉损伤。
另有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30%左右会面临盆底肌肉松弛的问题。
2.压力性尿失禁: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尿失禁类型,通常发生在咳嗽、打喷嚏或者运动时,由于腹压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
大约有40%的育龄女性曾经历过某种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的60岁以上女性曾报告有类似情况。
3.膀胱过度活动症:该症状包括突然的强烈尿意,甚至在没有明显的触发因素下也可能引发尿失禁。这种情况通常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关。
膀胱过度活动症影响了约16.5%的成年人,其中女性患者占比略高于男性。
数据显示,超过17%的50岁以上女性每年都会经历此类问题。
4.神经性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也可能导致尿失禁。这是因为这些疾病会影响到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控制。
一项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约有80%会在疾病发展的某个阶段经历尿失禁。
帕金森病患者中,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27%。
5.泌尿系统感染:一些急性的泌尿系统感染也可能暂时导致尿失禁,如膀胱炎。
数据显示,10%的女性每年至少会经历一次泌尿系统感染。
其中,约20%至30%的病例会进一步发展成急性尿失禁。
针对尿失禁问题,建议进行专业的医学评估以确定具体原因,并依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盆底肌肉锻炼(凯格尔运动)、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合理的饮食结构,对预防和缓解尿失禁也有一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