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诊断和分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细菌培养。根据细菌种类和感染部位的不同,治疗方案也会有所差异。
2.药物治疗: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通常采用多药联合疗法,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常用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如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利福布丁、乙胺丁醇等。治疗周期一般较长,通常需要6个月至1年以上。
3.个体化治疗:由于非结核分枝杆菌种类繁多,不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药物选择上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外科干预: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严重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外科手术,如肺叶切除或病变部位清创,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5.合并症管理:许多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糖尿病等,这些合并症可能影响治疗效果,需要同步进行管理。
及时就医和规范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