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软瘫:软瘫,又称为弛缓性瘫痪,主要特征是肌肉无力和张力降低。常见于脊髓前角细胞损伤或周围神经病变,如急性脊髓灰质炎。
病因:软瘫通常由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这些损伤可能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创伤或毒素等原因造成。
症状:患者表现为肌肉松弛、无力,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时会导致肌肉萎缩。肌肉无力范围取决于受损神经的范围。
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针对原发病因的治疗,如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同时,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也至关重要,帮助恢复部分功能。
2.硬瘫:硬瘫,又称为痉挛性瘫痪,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肌肉无力并伴随张力增高。常见于中风、多发性硬化症、脑外伤等疾病。
病因:硬瘫通常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这些损伤可发生在大脑、脑干或脊髓。常见原因包括脑血管意外(如中风)、脑外伤、脱髓鞘疾病和某些遗传疾病。
症状:硬瘫患者表现为肌肉紧张、僵硬,活动受限,反射亢进,且常伴有异常的运动模式,如痉挛。由于肌肉持续收缩,可能导致关节变形。
治疗:硬瘫的治疗通常包括使用抗痉挛药物、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针对特定情况还可能采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或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
区分软瘫和硬瘫对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软瘫与硬瘫的主要差异在于肌肉张力的变化和不同的神经损伤部位,这决定了不同的临床处理方法。在出现肌肉无力或异常时,应尽早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