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风痰阻络的产生原因:
风邪因素:气候变化,如风寒侵袭,易导致体内风邪积聚。
痰湿因素:饮食不节或脾胃功能失调,易生痰湿。痰湿与身体内的水液代谢障碍有关。
经络阻滞:风邪与痰湿结合后,通过经络运行,阻塞血液和气的流通,导致经络不通。
2.症状表现:
肢体麻木:通常为四肢末端的麻木感,有时伴有刺痛。
关节疼痛:尤其是遇冷或天气变化时,关节疼痛加剧。
头晕目眩:由于风痰上扰清阳,常表现为头晕眼花。
舌苔异常:常见舌苔白腻或厚腻,提示体内痰湿较重。
脉象滑数:中医诊脉时可发现脉象滑数,说明体内有痰湿存在。
3.诊断方法:
症状观察:通过患者自述的症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舌诊脉诊:通过观察舌苔、舌质和触诊脉象来辅助诊断。
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以避免误诊。
4.治疗原则:
祛风除痰:常用中药如半夏、茯苓等具有化痰作用的药物,配合疏风解表的药物如防风、羌活等。
通络止痛:使用红花、川芎等活血通络的药物,以缓解疼痛和麻木。
调理脾胃:通过健脾利湿的药物如白术、党参等,加强脾胃功能,减少痰湿生成。
预防风痰阻络应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侵袭;饮食要清淡,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心情舒畅也有助于减少风痰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