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脊柱侧弯分为功能性和结构性两种类型。功能性脊柱侧弯通常由姿势不良、肌肉失衡等引起,中医调理可能改善;而结构性脊柱侧弯涉及骨骼变形,具有不可逆性,仅凭中医治疗效果有限。
2.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功能,放松紧张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患者因脊柱侧弯导致的酸胀或疼痛感。但其主要作用是缓解症状,对脊柱角度的改善作用较小。
3.推拿和手法按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软组织黏连、恢复肌肉弹性,改善由于长期肌肉牵拉导致的不适。力量过大或操作不当可能加重病情,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后实施。
4.中药内服或外敷可减轻由于脊椎压力导致的炎症反应及局部疼痛。例如活血化瘀类中药可能改善微循环,但尚缺乏直接影响脊柱结构的确切证据。
5.对于青少年快速进展型脊柱侧弯或超过40°的严重弯曲,仅依赖保守疗法风险较高,应尽早配合支具矫正或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在缓解轻中度脊柱侧弯相关症状上有一定作用,但无法替代针对骨骼畸形的现代医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