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筛查性近视是什么

2025-01-2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病情分析:非筛查性近视是指通过常规眼科检查发现的近视,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近视筛查程序检测到的。以下是关于非筛查性近视的一些关键点:

1.定义:非筛查性近视通常是在患者出现视力问题后,通过常规的眼科检查或验光过程中发现的。这与在学校或社区进行的计划性筛查不同,后者旨在主动发现可能尚未表现出明显症状的近视。

2.检查方法:非筛查性近视的诊断通常通过标准化的视力表测试、裂隙灯检查和验光来完成。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定具体的屈光不正程度,并为进一步矫正提供指导。

3.发生原因:非筛查性近视的发生往往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以及日常用眼习惯有关。例如,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缺乏户外活动和不良的读写姿势都是常见的诱因。

4.矫正手段:一旦确诊,非筛查性近视通常通过佩戴眼镜、隐形眼镜或接受激光矫正手术等方式进行矫正。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人群和效果,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5.预防措施:虽然非筛查性近视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适当的眼部保健措施,如合理使用电子设备、保持良好的照明条件及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可以有效降低发生风险和减缓进展。

非筛查性近视是通过常规眼科检查识别的视力问题,它的管理依赖于早期发现、正确矫正和良好的用眼习惯。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