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引起尿黄是什么原因

2024-12-1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肝病引起尿黄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肝脏是体内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器官,当肝功能受损时,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导致其在血液中积聚,最终排泄到尿液中,使尿液颜色变黄甚至变深。

1.肝脏功能与胆红素:肝脏负责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然后通过胆汁排出体外。当肝细胞受损或胆道阻塞时,结合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出,反而进入血液并通过尿液排出,导致尿黄。

2.胆道阻塞:胆道阻塞如胆结石、胆管炎等,会使胆汁无法顺利排出,胆红素回流入血,从而增加尿液中的胆红素浓度,造成尿黄。

3.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常出现肝细胞广泛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急性肝炎时,尿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深黄色甚至棕黄色。

4.慢性肝病: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可导致长期肝功能障碍,使胆红素不断积累并从尿液排出,持续出现尿黄症状。

5.药物和毒素:某些药物和化学毒素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引起药物性肝炎或肝中毒,同样会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尿黄。

肝病引起的尿黄是肝功能异常的一个重要信号,应当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量饮酒和滥用药物,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