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来源: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薯蓣的干燥根茎。通常生长在中国南部地区。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的松林下。
2.外观与成分:
土茯苓:外表呈棕红色或灰褐色,内部质地坚硬,切面较为粗糙。其主要成分包括皂苷、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
茯苓:外观白色或浅黄色,质地较为松软,切面平滑。其主要成分是多糖、三萜类化合物以及氨基酸。
3.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皮肤病、湿疹和性病等。
茯苓:以健脾利湿、宁心安神著称,常用于改善消化不良、水肿、失眠等症状。
4.使用方法:
土茯苓:多用于煎汤内服,也可外用熬膏敷于患处。
茯苓:常用于煮粥、炖汤,亦可研末冲服。
5.注意事项:
土茯苓: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应根据医嘱进行使用。
茯苓:相对安全,但体质虚寒者不宜过量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土茯苓和茯苓在药用价值上各有所长,应结合具体病情及体质进行选择和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