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病毒特性: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这是一种嗜神经病毒,专门攻击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出现症状,病毒已大量复制并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逆转这种损伤。
2.快速进展:狂犬病感染后潜伏期较长,但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程进展极为迅速,通常在几天至两周内导致死亡。这种快速的进展使得干预措施难以及时奏效。
3.免疫逃逸:狂犬病毒具有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它能够避开宿主的免疫监视,使得宿主在早期无法有效清除病毒。在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免疫系统对其几乎无能为力。
4.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目前尚未开发出针对狂犬病毒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尽管一些实验性疗法曾在个别案例中显示效果,但尚未形成稳定、广泛适用的治疗方案。
5.预防依赖于疫苗接种:由于一旦发病即无药可救,狂犬病的防控策略主要依赖于暴露前和暴露后的疫苗接种,以预防感染或在病毒进入神经系统前控制住病情。
狂犬病的致死率极高,因此关键在于预防,通过及时的疫苗接种来避免感染,而非依赖事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