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常见病原体可导致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引发水样便。此类感染通常伴随恶心、呕吐、轻微发热等症状,多在1-3天内缓解。
2.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后,肠道可能受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刺激,导致急性腹泻,但未必会出现明显腹痛。
3.着凉或饮食不当:寒冷刺激或进食过多生冷食物可能使肠道蠕动加快,影响正常的水分吸收,表现为水样便。
4.肠易激综合征:部分人群对外界压力或饮食刺激高度敏感,会因肠蠕动异常而出现间歇性的腹泻,但通常不会有显著疼痛。
5.药物副作用:某些抗生素或泻药可能对肠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起短时的水样便。
6.慢性疾病:如乳糖不耐受、炎症性肠病,也可能出现腹泻,但通常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疲倦等。
若此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脱水、血便、高热等表现,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延误病情或加重身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