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超过90%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与其感染有关。它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使胃壁长期处于刺激状态,从而导致不适。
2.在消化性溃疡方面,研究表明,约70%-90%的十二指肠溃疡以及50%-80%的胃溃疡患者均检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这种细菌会分泌毒素和酶,进一步加剧胃酸对胃壁的侵蚀,形成溃疡。
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直接关联。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I类致癌因子。有研究指出,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显著升高,是未感染者的6倍左右。其引发的慢性炎症可诱发胃黏膜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形成癌变。
4.这种细菌还可能导致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种疾病虽然少见,但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明确,通过根除治疗常可获得明显效果。
5.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还可能出现胃部功能紊乱,表现为嗳气、腹胀、反酸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会影响生活质量。
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因此要重视个人卫生,特别是在共餐、食物清洁方面。在确诊感染后,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根除治疗,可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