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是怎样生成的

2025-03-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黄曲霉素是一种由某些真菌(主要为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适宜条件下代谢产生的毒素,常见于受污染的粮食、坚果及其他食品中。

1.产生黄曲霉素的主要真菌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这两种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特别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繁殖。它们可以附着在粮食、坚果及油料作物表面,分泌酶类分解有机物质以获取营养,同时产生黄曲霉素作为次生代谢产物。

2.黄曲霉素生成的关键条件包括:

温度:25℃至30℃是黄曲霉素生成的最适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抑制其生成。

湿度:环境湿度高于70%,或食品水分含量超过13%-14%时,更加容易发生真菌污染。

时间:黄曲霉素的积累需要一定时间,在适宜条件下,其浓度可在数天内显著升高。

基质:高淀粉、高脂肪的食品如玉米、花生、大米等是易感基质,真菌通过分解这些物质获得所需养分并代谢黄曲霉素。

3.在自然界中,黄曲霉素的生成通常与食品储存不当有关。例如,粮食在收获后未能及时干燥,或储存在通风不良的高湿环境中,这些情况会为真菌的生长和毒素生成提供必要条件。在田间条件较差、虫害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原料前期污染,从而增加真菌繁殖几率。

黄曲霉素具备高度毒性和致癌性,长期摄入可能对肝脏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避免黄曲霉素的污染需要从源头防控,包括科学储存食品、保持干燥卫生,定期检查食品质量,杜绝食用发霉的粮食或坚果等食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