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酒精对肝脏的影响:肝脏是人体中负责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酒精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分解。在长期、大量饮酒的情况下,会对肝脏造成持续的损伤。临床研究表明,每天摄入酒精超过20克的女性或30克的男性,都可能增加酒精肝的发生风险。
2.病理变化:酒精肝包括三个阶段——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是最初阶段,约90%以上长期饮酒者会出现;若不加控制,则可能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进一步加重则诱发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3.临床表现:酒精肝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肝功能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时可见黄疸、水肿、腹水及上消化道出血。
4.诊断与评估:通过询问饮酒史、血液检测(如肝酶、胆红素水平)、影像学检查(如B超、CT)以及必要时的肝脏活检,可以明确病情及其严重程度。
5.治疗与预防:酒精肝的关键在于戒酒,这是避免病情进展、促进肝脏自我修复的核心措施。同时,应结合营养支持治疗,例如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对于已发展为肝硬化者,可能需要抗纤维化治疗,特别严重时甚至需考虑肝移植。
戒酒是预防及治疗酒精肝最重要的手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助于降低肝脏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