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实热型便秘:此类便秘主要由于热邪内结,肠道津液耗损所致。常见症状包括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口渴喜饮、舌红苔黄。常用的方剂是“麻子仁丸”,其主要成分包括火麻仁、大黄、枳实、厚朴、杏仁、白芍等。这些药物具有润肠通便、清热泻火的功效。
2.气滞型便秘:多由情志不畅导致肝脾失调,引起气机郁滞。表现为腹胀、嗳气频作、胸胁胀痛、舌苔薄白。通常使用“六磨汤”来疏肝理气、行气导滞,主要成分为沉香、木香、槟榔、大黄等。
3.气虚型便秘:由于脾肺气虚,使得排便无力。症状包括乏力、气短自汗、大便难下、面色苍白。可采用“黄芪汤”加减,方中含有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
4.血虚型便秘:常因血虚津亏,大肠失濡所致。患者往往会感到头晕心悸、皮肤干燥、唇色淡白。可以使用“四物汤”以养血润肠,其中包含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
5.阴虚型便秘:这种类型便秘多由阴液亏虚,肠道失润引起。症状为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宜选用“增液汤”滋阴润肠,药物成分包括玄参、生地黄、麦冬。
6.阳虚型便秘:阳虚则寒,脾肾阳气不足,导致大便不畅,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治疗上可用“济川煎”,由肉苁蓉、当归、牛膝、泽泻、升麻、枳壳组成,具有温阳益气的效果。
便秘在中医中的分型治疗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症状特征选择适当的方药进行干预,以达到疗效最大化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关注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和保持充足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