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及发病机制
肝阳上亢证的根本原因在于阴不制阳,其中肾阴亏虚是重要基础。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耗损,肾阴逐渐衰弱,进而影响到肝脏的阴液供给。这种情况下,肝的阳气失去阴的制约而相对亢盛。
情志因素亦为重要致病诱因,尤其是长期情绪波动或抑郁,容易导致肝失疏泄功能,进一步加重肝阳偏亢的状态。
2.临床表现
头部症状:出现头晕、头痛,特别是胀痛或跳痛,以太阳穴为明显区域,常伴有面红目赤。
耳部表现:耳鸣如潮,严重者可能出现听力减退。
全身症状: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夜眠不宁,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四肢乏力等表现。
舌脉特征: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3.常见诱发疾病
肝阳上亢证常出现在高血压、脑卒中前兆、偏头痛、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的患者中,同时也可见于更年期综合征等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其不仅是一种证候,更需要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4.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以滋阴潜阳、平肝息风为基本原则,常用药物包括生地黄、白芍、龟板、石决明等。根据不同情况,可配合针灸或其他中医外治法。
日常护理:患者需减少情绪刺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饮暴食、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应注意规律作息及适当体力活动,以减少肝阳偏亢的风险。
肝阳上亢证反映了人体的整体性与平衡的重要性。通过调节阴阳平衡,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