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食物污染
海鲜容易被细菌或病毒污染,如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于海产品中的细菌,尤其是在夏季更易滋生。如果海鲜清洗不干净或者未充分加热,这些病原体可能进入消化道,引发急性胃肠炎,导致腹泻、呕吐或腹痛等症状。
2.食物过敏
海鲜属于常见的高致敏食物,其蛋白质结构可能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部分人摄入海鲜后会出现腹泻、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这种情况下的腹泻是由于肠道对抗原产生了过度反应,从而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失衡。
3.食物不耐受
部分人对海鲜中的特定成分(如组胺)敏感,可能表现为类似食物中毒的症状,但并非真正的中毒。例如,一些鱼类保存不当会产生大量组胺,人食用后可能引发腹泻、头晕、面部潮红等症状。
4.食用方式不当
生食或未完全煮熟的海鲜容易携带寄生虫或其他微生物。长时间存放不当的海鲜也可能导致腐败变质,生成有害毒素。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食物中的毒素即使经过高温加热也难以完全去除。
避免这些问题需要注意保证海鲜的新鲜与卫生,彻底清洗、烹饪,同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避免过量或不适宜的食用方式。一旦出现严重的腹泻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