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胰腺低密度结节的成因较多,常见包括以下几类:
炎症性病变:如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过程中可能形成局灶性低密度改变,通常伴随典型的临床症状如腹痛、消化不良等。
囊性病变:一些胰腺囊肿(如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腺瘤)在影像上可表现为低密度。
肿瘤性病变: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也可能以低密度结节形式出现,尤其是胰腺癌,在中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
其他原因:胰腺先天性发育异常、脂肪浸润等非病理性改变也可能在影像中呈现低密度。
2.进一步明确胰腺低密度结节性质时,可结合以下方法:
增强扫描特点:在动态增强CT或MRI中观察病灶区域是否强化,胰腺癌通常表现为低强化,而囊性病变则无明显强化。
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胰酶水平,有助于初步鉴别炎症与恶性病变。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无法确定性质的病变可以考虑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3.胰腺低密度结节的大小和形态亦可能提示病灶性质:
大多数小于2厘米的结节多为囊性或良性病变;
边界模糊且伴有胰管扩张的低密度结节需高度警惕恶性病变。
胰腺低密度结节并不都意味着严重疾病,但需要根据病史、影像学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对于有症状或疑似恶性特征的结节,应积极就医并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