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卧床时,人体的血液重新分布,以顺应水平姿势。当突然从卧床状态转为站立或坐起时,血液可能无法及时供应到大脑,从而导致暂时性的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眩晕。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于老年人和长期卧床者。
2.内耳平衡失调:人的内耳中有负责平衡感知的结构,称为前庭系统。当长时间保持一个位置后,突然改变体位,前庭系统可能无法立即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引起眩晕。
3.肌肉无力: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无力,尤其是在久未使用下肢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会导致行走或站立时身体的不稳,并伴随眩晕感。
4.血流动力学改变:长期卧床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的改变,包括心脏功能减弱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也可能导致眩晕。
为了减少长时间卧床后出现眩晕的风险,建议逐步过渡到坐或站立姿势,进行一些轻微的运动以帮助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肌肉力量。如果眩晕症状持续或频繁发生,应咨询医生以排除其他潜在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