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观察和随访
如果患儿的白内障较轻,不显著影响视觉功能,可选择定期随访,密切监测晶状体混浊的发展情况和视力变化。
随访频率通常为每3-6个月一次,具体时间取决于病情进展速度。
2.非手术治疗
某些轻度的病例可能尝试佩戴眼镜或角膜接触镜,以矫正屈光不正问题。
配合弱视训练,帮助视力发育受限的儿童提高视觉功能。
使用散瞳剂改善光线进入眼内的情况,但此方法效果有限,适用于特殊选定人群。
3.手术治疗
如果白内障遮挡瞳孔区导致视力下降显著或视觉发育迟缓,需要考虑手术摘除白内障。
最佳手术时间一般为出生后6周到3个月内,尤其是单眼严重白内障,因为过迟干预可能导致永久性弱视或斜视。
手术后通常会植入人工晶体,如果患者年龄较小,也可以暂时不植入人工晶体,通过佩戴角膜接触镜或框架眼镜提供屈光支持。
4.术后管理
术后应长期随访,关注人工晶体的位置、眼压、炎症反应及弱视矫正情况。
如果未植入人工晶体,需根据屈光状态及时调整角膜接触镜或眼镜度数。
定期进行弱视治疗,促进患儿双眼协作功能的恢复。
发育性白内障的治疗需要综合评估病情和患者年龄,早发现、早干预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视力功能并促进正常视觉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