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首先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详细的屈光状态检测、眼位评估以及双眼视功能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如白内障或斜视。
2.精确验光是关键步骤。对小龄儿童或无法准确表达的患者,可采用睫状肌麻痹下的客观验光,以获得真实的屈光数据。对于成人患者,除了客观验光外,还应结合主观验光以最终确定度数。
3.矫正度数的选择需谨慎。一般情况下,会为患者提供充分矫正的镜片,使其在佩戴时能够清晰地看到最大视力表标识。但若患者的弱视较重且耐受性差,可初期给予略低于最佳矫正度数的镜片,并逐渐适应后进行调整。
4.考虑配镜时的瞳距测量和镜框选择。弱视患者常需长期佩戴眼镜,应确保镜片的光学中心与瞳孔位置一致,以避免引起不适。镜框材料宜轻便结实,尤其是儿童患者更需关注佩戴舒适性和安全性。
5.对于伴有斜视的弱视患者,必要时在矫正眼镜的基础上使用三棱镜进行辅助治疗,以缓解视疲劳并改善双眼视机能。
6.配镜后需结合弱视训练,如遮盖健眼法、视刺激疗法等。单纯依靠眼镜矫正难以完全恢复视力,需通过系统化的训练计划提升患者的视觉功能。
定期复查非常重要,及时监测矫正效果及视功能变化,为后续治疗和调整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