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局部或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可以减轻炎症和抑制免疫反应。一般情况下,局部应用的软膏或乳膏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或环孢素,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减少炎症。
抗生素:如果存在继发性感染,可根据感染类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对症处理:
防止瘙痒:抗组胺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瘙痒,从而减少抓挠和继发感染的风险。
保湿护肤:日常使用保湿霜可以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缓解干燥和不适感。
避免诱因:识别并避免可能的触发因素,如特定食物、药物或环境刺激,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
3.定期监测:
随访:定期就诊,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诊断评估:可能需要进行皮肤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治疗过程中需注重多方面的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对症处理和生活方式调整。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