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发生机制: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与尿液中的矿物质浓度过高有关。当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物质的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这些物质就会开始结晶,并逐渐形成结石。
2.发病率:肾结石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约为5%到10%,男性的发病率相对女性更高,大约是女性的两倍。
3.症状表现:结石可以在肾脏、输尿管或膀胱中形成,当结石移动或阻塞尿路时,会引起剧烈的疼痛(通常称为绞痛)、血尿、频繁或强烈的排尿冲动、恶心和呕吐。
4.检查诊断:超声波、CT扫描或X射线通常用于诊断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尿液分析可以帮助确定结石的类型,以便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5.治疗方法:小结石可能通过多饮水和药物自行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内镜手术或开放性手术来移除。
6.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水合作用,每日饮水量应达到至少2-3升。减少含高草酸盐食物的摄入,如菠菜、坚果和巧克力。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适当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
排尿中出现石头状物体提示泌尿系统存在结石,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避免并发症如尿路感染或永久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