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良性肺结节
良性结节约占所有肺结节的60%-70%,常见原因包括炎症、感染(如结核或真菌感染)以及瘢痕组织。
通常情况下,这类结节不需要手术治疗,仅需通过定期影像检查(如每3-6个月一次的CT扫描)观察其是否变化。
若结节稳定、无增长迹象,一般不需要采取额外治疗。
2.恶性肺结节
恶性肺结节比例较低,但需特别注意。这些结节可能是早期肺癌或其他癌症转移的表现,其治疗涉及多学科协作。
对于早期肺癌,若结节直径小于2厘米且无明显扩散,可通过微创手术(如胸腔镜下切除)彻底清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
当结节体积较大或已经有扩散风险时,可能需要结合化疗、放疗或靶向药物治疗,治疗方案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3.结节评估难度
临床上判断肺结节性质的依据包括影像特征(如大小、边缘形态、密度等)、患者病史(吸烟史、职业暴露等)以及必要时的活检结果。
较小或形态不规则的结节可能需要更精密的技术来明确诊断,比如PET-CT或穿刺活检。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如气胸或出血。
4.个体因素对治疗影响
年龄、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全身状况都会影响治疗选择。一些高龄或伴随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无法耐受手术,这种情况下以保守治疗为主。
对于肺结节,早发现、早诊断至关重要。定期健康体检,尤其是针对高危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有助于及早识别潜在风险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