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判断结节性质:
炎性肺结节通常由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如肉芽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
通过胸部CT可观察结节形态、边缘特征及周围组织变化。如果结节呈现良性特点,如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则更倾向于炎性病变。
血液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是否异常。
痰液培养或支气管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特定感染源。
2.药物治疗策略:
如结节与感染相关,可根据病原微生物类型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比如,若怀疑细菌性炎症,通常选择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或喹诺酮类,如果为结核病需使用抗结核药物方案。
自动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结节,如肺结节病或风湿性疾病相关结节,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减轻炎症。
3.动态观察和随访:
如果初步判断结节属良性且无明显症状,可采取定期随访方式,通常要求每3~6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观察结节大小和形态变化。
如果结节在随访过程中增大、不规则或表现出恶性可能性,需要进一步诊断甚至外科活检。
4.特殊处理情况:
若结节导致显著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应立即对症处理。
不明原因的炎性肺结节可能需要多学科联合诊疗,包括影像科、呼吸科和病理科协作。
炎性肺结节多数为良性,但应警惕其演变可能性,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全面评估和个体化处理,避免盲目用药或忽视随访的重要性。